“屬于動物朋友的節(jié)日”——世界動物日
2019.10.27

又到國慶小長假,相信不少朋友都正享受著輕松愉快的假期,有趣的是,“小長假”不光是我們?nèi)祟愖约旱墓?jié)日,在這期間也有專屬于動物朋友們的節(jié)日呢,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
源起對動物的感謝

每年的10月4日是國際公認的“世界動物日”,說起這一節(jié)日,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,是由一位來自意大利的修道士圣?弗朗西斯所提出的。

弗朗西斯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布商家庭,1206年,他摒棄了所有的財富,在阿西西島的森林中興建起修道院,并在那里與動物們一同生活、互相照顧,逐漸建立起了親人般深厚的情誼。為了表達對這些動物朋友的感激之情,弗朗西斯向村民們提議設立紀念日,以此“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”。

這一舉動,為人類與動物建立和諧文明的關系做出了榜樣;為了紀念他,世界各地的生態(tài)學家在1931年的意大利佛羅倫薩會議上一致商議通過,將10月4日定為“世界動物日”,每年的這一天,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來歡慶節(jié)日。

莫將“節(jié)日”過成“劫日”

既然是過節(jié),自然少不了一家人齊聚一堂,或約上三五知己,一同外出用餐。很多人認為“過節(jié)就該吃頓好的”,有的人相信“吃啥補啥”、“能吃是?!?,就連唯美的詩句都被食客們改編為“北冥有魚,其名為鯤。鯤之大,一鍋燉不下;化而為鳥,其名為鵬。鵬之大,需要兩個燒烤架,一個孜然一個微辣”。?

近年來,由于人們對魚翅等野味的旺盛需求,導致大量的野生動物遭到人為傷害。受“物以稀為貴”思維的影響,在一些人的心目中,吃魚翅或野味是一種身份的象征,也有的人會盲目認為它們具有很高的滋補功效,是上等的“進補品”,甚至還有的人會天真地以為鯊魚的鰭是可以再生的……種種原因之下讓一些珍稀野生動物成為了人們宴席上的常見食材,殺害動物的速度也比它們繁殖的速度快了數(shù)倍;在這些“受害者”當中,瀕危的錘頭鯊和白鰭鯊更是常見的“割鰭棄鯊”的受害者。

錘頭鯊:“其實,人類需要的營養(yǎng),完全可以從養(yǎng)殖、種植的動植物中獲取,大可不必靠食用野生動物進補。當獵殺、食用野生動物并不是為了溫飽,而是純粹為了嘗鮮、為了身份或面子的時候,這樣殺戮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。‘沒有買賣,就沒有殺害!’節(jié)日期間,外出就餐、聚會數(shù)量逐漸增加,希望大家都可以拒絕魚翅,拒食野生動物!”

(錘頭鯊,攝于海洋王國鯨鯊館)

保護動物,不僅在這一天

作為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中一塊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,動物對維持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、保障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正常運行意義非凡。

保護動物,并不是一件龐大的、遙不可及的事情;事實上,只要從很多身邊的小事入手,我們都能夠很好地幫助到它們,比如:做好垃圾分類處理、少開車,盡量選擇綠色低碳的出行方式、空調(diào)設定不低于26攝氏度、參加合法、科學的遠海旅游,不干擾動物們在野外的正常生活、拒絕食用或購買野生動物制品等等。

今天,保護野生動物也已成為建設生態(tài)文明的重要一環(huán),并被納入世界十大環(huán)保工作之一,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加入到保護動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的行列當中,善待它們、尊重它們,將自己的小小舉動匯集成一股“保護動物、保護環(huán)境”的磅礴力量。

(文/劉少君)

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,為了有更好的體驗,請將瀏覽器更新至最新版本!

頂部